《甄嬛传》里,皇上和正得宠的甄嬛因为一件事吵得不可开交,俩人谁都不肯让步股票配资炒股交流,可把皇上愁坏了。到底是啥事儿呢?这还得从沈眉庄说起。
沈眉庄这人,端庄大气,刚进宫就被皇上翻了牌子,是第一个侍寝的小主,一直挺受宠。她心里门儿清,在后宫要想站稳脚跟,得赶紧怀上龙胎。可也正因为这心思,让华妃钻了空子,设计陷害她假孕争宠。皇上一怒之下,把沈眉庄降成了答应,还把她关了起来,后来赶上时疫,她差点就没了命。
甄嬛作为好姐妹,心里跟明镜似的,知道沈眉庄是被冤枉的。她费了老大劲儿,终于把关键人物刘畚给抓住了。这么一来,假孕事件的真相就全露出来了,沈眉庄的冤屈也洗清了。皇上把她放了出来,还派太医给她看病。
展开剩余79%可问题来了,策划这事儿的华妃,皇上却没咋责怪,更别说像罚沈眉庄那样严惩了。这做法不光寒了沈眉庄的心,连甄嬛都觉得憋屈。你想啊,沈姐姐明明是被冤枉的,华妃在背后使坏,人证物证都摆在那儿,皇上咋就跟没看见似的,想大事化小呢?当初皇上以为沈眉庄假孕,气得一把扯下给她的簪子扔老远,让她披头散发的,多丢人啊。沈眉庄多骄傲的人,皇上不相信她,还当着众人的面那么羞辱她。现在知道是华妃陷害的,皇上咋就不能像罚沈眉庄那样罚华妃呢?
在处理华妃这事儿上,甄嬛和皇上的分歧可大了。甄嬛好不容易抓住了证人,觉得既然真相都清楚了,就得给沈眉庄一个交代,对华妃必须严惩。那时候的甄嬛还挺单纯,不太成熟,嘴上说着“皇上息怒”,实际上就是在催皇上赶紧严惩华妃。
可皇上不这么想,他是一国之君,得考虑江山社稷。华妃的哥哥年羹尧立过不少大功,皇上用人的时候,不得不顾忌他的势力;而且那时候宫里正闹时疫,皇上本来就够焦头烂额的了,哪有心思去较真后宫这点争斗;再说,皇上觉得后宫嫔妃争风吃醋是常事儿,只要没涉及皇室利益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。
皇上身边的红人苏培盛看出了皇上的难处,想出了个折中的法子。皇上痛快地答应恢复沈眉庄的位份,但在处分华妃这事儿上,就不太情愿了。苏培盛提议皇上别连夜下旨,怕惊动后宫,这就给了皇上一个缓冲的时间,皇上立马就答应了,还说先别声张。
接着,苏培盛让自己的心腹小厦子故意走漏风声,而且还特意让安陵容知道。为啥选安陵容呢?因为华妃之前把安陵容当成歌妓一样取笑,全皇宫的人都知道,安陵容心里恨死华妃了,肯定乐意把这消息传出去。
果不其然,华妃很快就知道了这事儿,赶紧抢了温实初给沈眉庄开的药方。第二天一早,华妃就带着江城、江慎两位太医去见皇上。皇上一看这架势,立马改口说没说过要降华妃位份的话。
苏培盛这一招,正合皇上的心意。皇上本来就不想真处罚华妃,要是真想罚,还怕惊动后宫吗?他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,让华妃提前做好准备。
后来皇上跟甄嬛解释,说华妃伺候自己这么久,虽然平时跋扈,但这次的事让他失望。这话听着像是说华妃,其实是在说甄嬛呢。皇上觉得甄嬛不顾大局,不体谅自己,逼着他做不愿意做的事,所以心里对甄嬛失望了。
当苏培盛假惺惺地问甄嬛还传不传旨的时候,甄嬛这才明白过来,自己就算掌握了事实,在和华妃的争斗中还是输得彻彻底底。那时候的甄嬛,在后宫的博弈里,还是太嫩了点。
其实皇上这么做,说到底还是因为年羹尧的势力。他需要年羹尧帮自己稳固江山,所以不能轻易动华妃。在皇上心里,江山社稷永远比后宫的儿女情长重要。而甄嬛那时候还没完全明白皇上的心思,她只想着要为姐妹讨个公道,却没考虑到皇上背后的难处和权衡。这也让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,在后宫里,光有道理是不够的,皇权和利益才是更重要的考量。
这一段剧情其实挺现实的,它把皇上作为君主和丈夫的矛盾展现得明明白白。作为丈夫股票配资炒股交流,他或许知道该给沈眉庄和甄嬛一个公道;但作为君主,他又不得不优先考虑朝堂的稳定。而甄嬛呢,这也是她在后宫成长的一个重要节点,让她明白在这深宫里,感情和道理在权力和利益面前,有时候真的不值一提,也为她后来的心性转变埋下了伏笔。
发布于:山西省